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154117.html

博大精深的藏医药文化

了解过它的人都会为之感到骄傲

每天都在传播藏医药文化的人更会深感如此

她是藏族姑娘卓玛

是中国藏医药文化博物馆的讲解员

更是传播藏医药文化的美丽使者

传播藏医药文化的美丽使者

位于西宁市生物科技园区的中国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坐落在一个十分宽阔的广场上,其建筑具有浓郁的藏族风格,同时不乏宏伟壮观之气势。迈过30多个台阶,就来到了中国藏医药文化博物院的一层大厅入口。

“博物馆一期建成于年,建筑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全面收藏、保护、展示和研究藏文化的综合型博物馆,也是青海省对外开放和民族团结进步的最好范例。”在博物馆门口,年轻美丽的藏族姑娘卓玛开始为游客进行讲解,她穿着传统的藏族服饰,露出朴实动人的笑容,年出生的她,是中国藏医药文化博物馆招收的第一批讲解员,也是这里最出色的讲解员之一。

解说十年,学习十年

“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部《四部医典》手抄本。它长达2米、宽1.2米,重达1.5吨,共有页,由金、银、珍珠和珊瑚等矿物为原料,历时4年完成。《四部医典》成书于公元至年间,共分章。它的问世标志着藏医学体系的形成。”卓玛认真地对每一件展出藏品做着讲解说明,并且耐心回答游客的每一个疑问。游客们大多会露出非常惊叹的表情,然后不停地问出问题,并且追问。卓玛非常享受这个答疑解惑的过程。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她做的事情是,让更多的人了解藏文化、藏医药文化。

谈起到中国藏医药文化博物馆任职的初衷,卓玛称那是一次巧合。年,刚刚从青海民族大学毕业的她正在积极地找工作,朋友告诉她中国藏医药文化博物馆正在招聘讲解员,由于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热爱,卓玛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了这里应聘。

没想到这一试,就是十年。

“那时候这个博物馆还没有建成,我们都是第一次接触这个领域,都是外行人,所有东西都要重新学起。”十年前的情境,仿佛在卓玛的脑中一幕幕重现。

那是契机,也是机缘。

传统博物馆偏重收藏和研究,讲解员往往被视为一般服务人员,甚至被一些人称为会背书的“留声机”,而随着中国博物馆的现代化转型,社会教育功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讲解员的作用日益突出,地位逐渐提升,讲解员自身也在发生变化。“以前的讲解员只要能吃苦耐劳就行了,而现在对讲解员的基础条件和综合素质要求都比较高”。80名来应聘讲解员的面试者,最后只留下了几名。而能持续坚守的,除了对藏文化、藏医药文化的热情,还需要极大的刻苦付出。在正式工作前,卓玛把著名的《四部医典》通读了一遍。也就是那时候,卓玛才知道藏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其中蕴含了太深刻的内容与知识,根本不是通读几遍就能了解的。

她称在博物馆这十年,是她学习的十年。从一开始由青海高校该领域教师指导、专家的培训,到在家中的自学,卓玛仍旧认为自己仅仅只是了解了藏医药文化的表面。而与游客的交流探讨,则每一刻都对她的知识进行了提升。

“现在的游客与以前不一样了,他们的知识丰富,很多甚至是行业内的专家,从他们的身上,我能了解到更多。”卓玛说道。当然,最重要的是那种传播文化的感觉。从小的志愿是当一名教师的卓玛称现在的自己“超额”完成了心愿。“我喜欢跟游客交流的感觉,尤其是看到别人因为我的讲解而获取知识,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而这种知识,还是卓玛本民族的文化。那种油然而生的民族责任感,深深印刻在她的心底。“特别是,很多来自内地的游客不了解藏文化、藏医药文化,他们对此可能有一些误解和误区,我的职责也是消除这些误解。”

“我为这份工作感到自豪

卓玛表示,通过这样的专业平台,她可以专业解答游客们的疑问,让他们重新了解藏医和藏文化。“在藏药当中,我们会看到有很多重金属的成分。许多游客会觉得这个藏药能吃吗?这个药劲太大了,不能吃吧。”卓玛说,这是很多游客的疑问,她会解释青藏高原的植物和内地是一样的,只是生长周期不一样,反而对内地人的疗效比较明显,因为他没有产生抗体。而重金属并不是简单加工就加入药物中的,它要通过复杂的炮制工序。“藏医很系统,它是四大传统医学之一,有几千年的历史,非常有科学性、系统性。”

“这个博物馆,每个游客可能只会来一次,如果这仅仅一次都不能让他们了解藏文化和藏医药文化的话,我们的工作就没有意义了。”也就是这种责任感,让她完全忽略了这份工作的艰辛——她没有双休日、节假日,因为那是游客最多的时候。她的手机需要24小时开机,平时不能离开青海省,因为时常会有紧急任务。

卓玛甚至把自己在西宁市市中心的家搬到了博物馆附近,只为了可以更节约时间,把省下的时间用于学习更多藏文化领域的知识。她的父母随她一起搬到了博物馆附近,并且从心底十分支持女儿的这份“了不起”的工作。

确实,老一辈的藏族人虽然了解藏文化的习俗,也会去看藏医,但是他们可能并不太了解这背后的源头,没有深究过其中的内涵。卓玛除了为游客讲解,也会为身边的亲人朋友们,仔细讲解藏文化与藏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现在了解藏文化的藏族年轻人越来越少了,我希望他们能懂得更多。作为藏族人,应该有这样的意识。”每一年,中国藏医药文化博物馆都会招收大学生志愿讲解员,而给他们培训,看他们一点一点了解更多的藏文化、藏医药文化,是卓玛每一年最开心快乐的时光。

“博物院目前收藏文物件,其中有长达米、获吉尼斯世界纪录、堪称藏文化百科全书的《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画面达平方米,上有唐卡多幅,内容博大精深,堪称藏文化的百科全书,从策划到完成历时长达27年。”当说起这个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的镇馆之宝的时候,卓玛的眼睛都透出激动的光芒。她把每一幅图的内容都背了下来,并且反复地看,每一个细节都有非常多的可推敲之处。

“有些游客甚至比我自己还要认真,让我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有很多需要下功夫学习之处。”卓玛提到去年博物馆来了一位头发花白的外国老奶奶,她一个人来看展,除了听讲解员讲解、不断问问题外,她还持续一周时间,每天来到博物馆,学习每一件展品的历史文化。这种对文化、对知识的渴望与探索让卓玛感动。能将自己民族的知识、文化传递给他人,令卓玛感到格外的自豪。相比这种自豪的感受,每天朝九晚六的上班时间、长期解说导致的咽炎职业病,根本都算不上什么。就是这样的精神,让卓玛在十年的时间里,成为中国藏医药文化博物馆首屈一指的讲解员。每次国家领导人莅临参观,与之陪同讲解的都是这样一个为自己的民族自豪,为自己的工作骄傲的美丽姑娘——卓玛。

“我非常非常热爱这份工作,这是我人生中第一份职业。”卓玛用了两个“非常”来强调自己对这份职业的喜爱。

“我作为藏族人民,可以介绍自己民族的文化,这是非常自豪骄傲的。还有这种文化被很多人误解,甚至自己民族的人都不是特别了解,我就觉得更需要去学习它,传播它。”

在说完这些话的时候,卓玛微笑着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藏服,和衣服上别着的金色名牌。她知道,“中国藏医药文化博物馆讲解员”这个标签,是她的职责,也是她的使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haishengzx.com/qhsjji/15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