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手足癣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33646.html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更多惊喜等着您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亿万年前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使得这块大陆,从古特提斯海中隆升崛起,成为了地球的“第三极”。学者侯光良先生用“生机勃勃的年轻人”来形容这片高原,因为这片高原保持着昂扬的活力和孩子般好动的性格,青海,也因此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青春容颜。

开讲人侯光良

侯光良,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人类演化与环境考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环境变化与环境考古专业委员会委员,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领军人才,青海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是全球变化与人类适应,重点为青藏高原史前人类活动与环境演变关系的研究。荣获第九次(年)和第十一次(年)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年度青海省高校优秀教师“小岛奖”。参加由国家测绘局、青海省政府、武汉大学联合组织的“三江源头科学考察”地理等多次野外考察。青海的地理之美年2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青海专辑的封面上,用这样一句话描述青海——对于边疆,它像内地;对于内地,它像边疆,这是对青海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质总体的感观概括。在这本杂志的卷首语中,学者、作家单之蔷先生,也以这样的标题表达了他对青海的感受——《青海的三张面孔》。青海之美,美在多元;青海之美,美在独特;青海之美,更美在它的纯净和丰富。

青绿底色上的色彩斑斓

能够表现青海地理之美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我首先想说说青海的色彩,因为对于青海来说,色彩最直观也最形象。

青海的色彩十分丰富,这些色彩无一例外地呈现了原生态的特点,同时,青海天、地、水的色彩又各具特色,令人神往。

我们先从天说起。

青海的海拔相对较高,青南高原海拔超过了米,河湟谷地的平均海拔在两千多米之上,海拔高导致青海空气稀薄,同时,青海的人口少,人类活动少,工业污染少,因此空气的通透度很高,所以,青海的天空显得格外蔚蓝,我们把这样的天空称为“青海蓝”,可以这样说,“青海蓝”是青海最具代表性的色彩。正是因为青海天空的透明度、纯净度这样高,才使得青海成为了天文爱好者观测星空的胜地,才使得在青海拍摄星空,成为了很多人追求的时尚。

青海的植被主要是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加之这里的空气稀薄,如果我们从太空中看青海,你一定会发现,青海总体上是绿色的,绿是青海的底色。

但是,在这绿色的底色中,青海还拥有众多的色彩。比如,柴达木盆地拥有大量的沙漠和盐沼,从太空看,这里呈现出的是金黄色;河湟谷地既有黄色又有绿色;青南高原,在绿色上,点缀着雪山,美不胜收。

刚才我说了青海的天空和大地的颜色,现在,我再说一说青海的水。

青海的水最具代表性的是青海湖。青海湖水是湛蓝色的。上世纪俄罗斯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来到青海湖时,就惊叹于青海湖的蓝,他怀疑自己是在内陆看到了大海。

青海湖湖水的蓝色,是因为青海湖湖水的透明度比较高,微生物少,反射光的程度比较高。更为神奇的是,青海湖湖水的颜色还会变化,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处在不同的位置,人和光线的角度不同,加之天气的不同、云朵的分布、湖底地貌等诸多因素造成的。

我们谈到“青海蓝”,谈到“青海绿”,其实很多人都忽略了“青海红”,“青海红”在青海分布得很广,这种令人忽略的颜色源于青海的丹霞地貌。

青海的丹霞地貌分布很广,在河湟谷地和青南高原都有其身影。

从地质学上说,构成青海丹霞地貌的砂土属于第三纪红砂岩,这种红砂岩在流水的侵蚀下暴露到地面,又在风的剥蚀中,呈现出了各种各样的形状,景象十分壮观。

造化之美见证地质变迁

青南地区的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的昂赛地区。昂赛地区的丹霞地貌,形成过程十分有趣。万年前,地球处于第三纪,昂赛地区处于北纬30°的副热带高压带上,这里的气候又干又热。今天的沙特阿拉伯、埃及等国家就处于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之中,都是干旱的沙漠地带。因为气候的原因,第三纪发育的岩层和土壤都呈现出红色。第三纪红砂岩的发育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阿什贡地质公园,你会看到那里的丹霞地貌是一层一层的,红色砂岩中,夹杂着青灰色砂岩,那些青灰色的砂岩,其实是古湖干涸后的湖底沉积物。湖水满了又干,干了又满,风来了,又走了,红砂岩和青灰色的砂岩就这样层层叠加,这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可以说,是时间成就了青海丹霞地貌这一奇观。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时,印度板块朝北的奋力挤压,使得欧亚板块发生了扭曲和旋转,包括河湟谷地、昂赛地区在内的广大区域,偏离了原来的位置,昂赛地区也就从北纬30°到了今天北纬36°的地方,加之青藏高原的隆升,使得这一地区的海拔不断增高,这才使得昂赛地区的丹霞地貌成为了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的丹霞地貌。可以说,昂赛地区的丹霞地貌,是青藏高原沧海桑田地质变迁的见证。还有,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科学家还发现了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流水侵蚀生成的石灰岩岩溶地貌,主要分布在今天的云贵高原上,云南石林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在玉树州机场的巴塘草原上,有一个很深的岩洞,岩洞洞口很多,当地老百姓传说,如果你是一个孝敬父母的人,从一个洞口进去,就会从另一个洞口出来,这当然是一个传说,从地质学的角度来说,这个岩洞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确切地说,这个岩洞应该叫喀斯特溶洞。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山体必须是石灰岩,二,必须降水多,有流水侵蚀作用,玉树地区干旱少雨,为什么会形成喀斯特溶洞呢?玉树地区的喀斯特溶洞,显然是青藏高原还没有隆升到足够的高度,降水量比较大的时候形成的,我们将这种地貌,称为古喀斯特地貌。这种地貌在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也有发现,比如河南县的仙女洞就是这样形成的。科学家猜想,古喀斯特地貌曾经应该在青海分布很广,只不过是长期的风蚀作用,让这种地貌逐渐消失在地质变迁中。古喀斯特地貌,成为青藏高原前生的见证。今天我们讲青海地理之美,我觉得造物之美也是青海地理的神奇之处,这是一种独特的美。丹霞地貌

活力高原创造的山势之美

科学家普遍认为,青藏高原的隆升大约发生在万年前,这一时期,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开始了碰撞,青藏高原上的高山开始生成。青海是多山之地,说起青海之美,离不开青海的山势之美。在青海,几乎所有高大的山脉,都是山峰嶙峋,山势雄伟,并且很多大山都发育着冰川,比如说,昆仑山上的玉珠峰冰川、阿尼玛卿雪山上的冰川等。冰川很有意思,我们肉眼看冰川,冰川是静止的,其实冰川在重力和地势的双重作用下不停地在蠕动,其蠕动的速度虽然很慢,但是剥蚀的力量很大,因此冰川被誉为“大自然的雕刻师”。冰川蠕动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冰川地貌,比如说冰斗、角峰、冰碛湖等等,它对地形地貌进行了再造,位于我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孟达天池就是古代冰川留下的一个冰碛湖。数万年前,地球还处于冰河时代,河湟谷地附近的拉脊山、娘娘山都是雪峰连绵、冰川密布,河湟谷地的年均温不到0℃,孟达地区的山上同样如此,后来全球变暖,冰川融化,而孟达地区峡谷狭窄,使冰川融水在此大量淤积,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孟达天池。再比如,今天的互助土族自治县北山一带几乎没有积雪,更没有冰川,可是那里的山峰却十分陡峭,这就与冰川和风的雕刻剥蚀密不可分,这种雕刻和剥蚀从几万年前就开始了,至今没有停止。风是大自然的另一位“雕刻师”,它与冰川合谋,创造了青海的地质奇观。这也是我刚才所说的青海的山势高大挺拔、山体嶙峋的主要原因。我们今天处于地质学上说的间冰期全新世,这是一个比较暖和的时代。我想借此机会给大家普及一个知识。地球的历史大体处于两个循环中,一个是冰期,一个是间冰期,人类文明的产生就是间冰期,如果地球处于冰期,那么气候会很冷,大量的海水会在重力的作用下集中在南北两极,从而导致海平面下降,大陆架暴露出来,我们甚至可以从今天的青海,步行到海南岛,这一时期喜冷的动物开始繁盛,热带和温带的面积开始压缩。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比如说地球绕着太阳旋转的轨道是接近正圆的椭圆,这就会导致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不是固定的,有的时候近,有的时候远,地球接收的热量因此不同。再有,地轴是斜的,旋转的过程中,在力学原理下会形成轨道偏离,偏离的周期大约在十万年,这就是著名的天文轨道理论,这个理论是上世纪南斯拉夫天文学家米兰科维奇首次提出的,他根据计算得出地球每十万年气候就会发生变化,可是这个理论提出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haishengzx.com/qhsbk/13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