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召开省发展改革委、省卫生健康委省人大法制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西宁市、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互助土族自治县等七个单位和地区的同志围绕昨日信长星省长在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开幕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做了发言此次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双胜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有哪些干货吧

年抓“六保”促“六稳”情况及年相关重点工作安排青海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肖向东

年抓“六保”促“六稳”情况

年,全省经济发展稳中求进、进中向好,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为顺利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具体来看呈现三个特点:

★保住了基本。

?就业好于预期。城镇新增就业6.2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万人次,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9.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1%,就业预期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民生持续改善。绝对贫困全面“清零”,城乡居民收入增长6.3%,保供稳价扎实有效,年初承诺的民生实事全部兑现。?市场主体稳定。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85亿元,各类市场主体逆势增长,累计达到49.8万户,增长11.6%。?粮食能源供给安全。粮食总产连续13年保持在万吨以上,地方储备粮规模达到51万吨,电力、煤炭、原油等持续稳定供应,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产业链供应链衔接有效。实施工业领域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行动,规上企业开工率达99.8%,上下游对接.5亿元,产销率达97.9%。?基层“三保”保障有力。市州县可用财力突破亿元,所有县区运转平稳。

★稳住了大局。

?产业逐步企稳。坚持因业因时施策,以产业稳支撑了经济稳。农业基础地位稳固,“菜篮子”生产供应稳定,蔬菜产量达.9万吨,牛羊出栏万头只,生猪生产恢复步伐加快、出栏45万头。工业基本面平稳,新增长点加快形成。服务业稳步恢复,降幅逐季收窄,全年成功扭负为正。旅游业稳步回升,东台吉乃尔湖等景点成为网红打卡地,阿咪东索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需求持续回暖。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不动摇,投资消费拉动作用充分发挥。项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格库铁路全线开通运营,西成铁路、西宁机场三期等重大项目开工。创新开展惠民暖企健康消费行动,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长6.3%,住餐行业全面回暖。开行7列铁海联运班列和2列中欧班列,合同利用外资增长25%。?财金支撑平稳。积极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6%,支出增长3.7%。加快提升金融服务和支撑能力,“青信融”小微企业平台首贷上线试运行,县域农信社股份制改革实现全覆盖。?预期保持稳定。召开多场新闻发布会,在主流报纸刊登惠企政策,安排厅局地区访谈解读,引导市场主体和群众正确认识经济形势,打消市场焦虑情绪,有力稳定了市场预期。

★抓住了新机。

?新兴动能加速培育。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扎实推进,成为全国新能源装机占比最高、集中式光伏发电量最大的省份,“百日绿电三江源”、全省绿电31日再次刷新清洁能源供电世界纪录。循环经济发展蹄疾步稳,三大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占比达60%以上。数字经济加快发展,5G网络加速落地,西北首台根镜像服务器上线运行。平台经济加速成长,青稞和牛羊肉交易中心交易额达到31.8亿元。?改革活力持续释放。取消调整37项行政审批,项政务服务实现网上通办,75项实现“不见面”和“一次不用跑”,企业设立登记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项目审批缩短至30个工作日。?生态环境质量继续向好。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湟水河出省断面水质达到Ⅲ类,三大河流干流出省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及以上,青海湖等重点湖库水质优良稳定,污染防治攻坚战国家考核优秀。

年抓“六保”促“六稳”重点工作安排

?进一步兜牢“保”的底线。确保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以上,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万人次,不断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新改扩建21所幼儿园和60所义务教育学校,医院救治能力,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着力保障粮食安全,出台充实“米袋子”丰富“菜篮子”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夯实“稳”的基础。强化工业经济支撑保障作用,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监测分析,确保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回升。提高农牧业质量效益,培育牦牛、藏羊、青稞、冷水鱼等“青”字号品牌,稳定恢复提升生猪产能。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推动养老、托育、家政等服务标准化、品牌化。坚持“项目为王”,加快西成铁路、西宁机场三期、玉树机场改扩建等工程,开工西茶城际铁路、青藏铁路西格段提质等项目。全力提振居民消费,拓展惠民暖企健康消费行动成效。?进一步拓展“进”的空间。继续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开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争取尽快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扎实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设园。实施好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重点工程,完成国土绿化.5万亩。落实木里矿区以及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确保两年见绿出形象。持续激发市场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统筹推进国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价格等重点领域改革。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发挥好西宁综保区和西宁、海东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开放平台的支撑作用。

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况及下一步措施通报

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一级巡视员王虎

疫情防控接连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我省率先在全国实现疫情防控“五个清零”,牢牢守住了不发生本土疫情的底线,切实保障了全省万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向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疫情应急处置阶段。

?迅速建立强有力的指挥体系。省委省政府第一时间成立书记和省长挂帅的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指挥部,建立强有力的指挥体系。各地各部门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面压实“四方”责任,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全力应对疫情。?全面遏制疫情蔓延。我省报告第1例确诊病例后,立即启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全面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全省仅用14天时间,完成全部18名确诊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的排查工作,有效遏制疫情进一步蔓延扩散。?全力救治患者。18例确诊患者一个月内全部治愈出院,实现确诊病例“零病亡”和医务人员“零感染”目标,成为全国第一个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0人以上清零的省份和第一个完成密切接触者清零、疫点清零的省份。我省提出的氧合指数诊断标准校对的建议,被收入第六版国家诊疗方案,为高原地区开展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治疗填补了空白。?圆满完成援鄂任务。两批名援鄂医务人员和10名红十字会救护转运队员响应号召,连续奋战近50天,收治、护理确诊病例名,转运患病群众人,实现“患者零病亡、队员零感染、工作零失误”。

★全面恢复经济社会秩序阶段。

?精准防控疫情。将全省45个县(市、区、行委)分类划分为重点防控地区、非重点防控地区和一般防控地区,精准防控疫情,统筹推进复工复产。?率先转为常态防控。根据全省疫情发展形势,动态调整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年3月6日,我省成为全国第一个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调整到四级的省份。3月22日起,我省重点防控区和非重点防控区全部清零,成为全国第一个实施全省常态化防控的省份。?复工复产复学走在全国前列。先后制定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和推动重大项目开复工27条政策措施和22条补充规定,年3月份全省复工复产指数达70.62%,高居全国第一。青海成为全国第一个复学开课的省份,复工复产和复商复学走在全国前列,得到中办、国办调研组的高度肯定,并将“青海经验”在全国转发学习。

★常态化防控阶段。

?疫情输入防线全面筑牢。全省保持8个多月零疫情。截至目前,全省共排查重点地区来青返青人员54万余人,排查管控境外人员人。?重大活动顺利举行。第21届青洽会、青海生态(产业)博览会暨藏毯展、“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等大型活动成功举办,中高考以及各类考试顺利进行,为全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双胜利提供坚实的保障。

★秋冬季疫情防控阶段。

?全面落实“四方责任”。秋冬季以来,省指挥部就秋冬季疫情防控各项重点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筑牢秋冬季疫情防控的堤坝和屏障。?强力推进核酸检测能力建设。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核酸检测能力建设,所有改建、新建实验室全部按P2+实验室标准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可开展核酸检测的医疗卫生机构增加到家,实现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县级全覆盖。?全力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制定全员核酸检测应急预案,并组织在西宁市开展实战演练,各市(州)观摩学习后组织各级各类实战演练70余次。?有序推进新冠疫苗紧急接种工作。年12月31日起,启动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完成重点人群疫苗接种人次,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扎实落实“人、物、环境”同防要求。针对近期国内疫情多点暴发、扩散、蔓延态势加剧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加强重点地区返青人员排查管控,全省零疫情成果持续巩固。?全面做好“两节”疫情防控保障。就“两节”疫情防控及农村牧区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从严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全面筑牢“两节”疫情防线。

下一步重点工作

?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责任。进一步压紧压实党委和政府属地责任,行业部门主管责任,单位主体责任,家庭和个人自我防护责任,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巩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防控工作格局。?持续做好重点人群排查。以返乡人员为重点,强化重点地区来青返青人员排查管控和“两站一场”来青人员管理,落实测温验码、核酸检测各项措施,确保不出现疫情输入和反弹。?切实强化冷链食品管理措施。做到所有进入我省进口冷冻食品“应进必进”“应检必检”。?有序推进重点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加强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全力做好异常反应后的救治准备。依法依规做好新冠疫苗管理,所有疫苗全程冷链运输、全程可追溯。?全面做好疫情应对处置准备。全面做好疫情应对处置准备,储备充足的防控物资。进一步强化预案的实战化演练工作,不断提高突发疫情的处置能力。?切实做好农村牧区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加强农村牧区中高风险地区来青返青务工人员的排查管控,按照“十个到位”的要求,全力做好“两节”期间农村牧区疫情防控工作。

省人大常委会年地方性法规建设情况

青海省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杨牧飞

年,青海的立法工作得到全国人大的肯定和推介。总结去年的立法工作,主要有四个特点。

★以法治力量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准确研判形势,调整立法计划。将鼠疫防控条例从调研项目调整为立法项目,将野生动物保护条例新增为立法调研项目,推动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立法提速增质。?全面梳理公共卫生领域法规。对截至年底现行有效的件地方性法规、单行条例进行了全面梳理,提出了拟立法、修法和废止的工作思路,为我省及时跟进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加强疫情防控提供制度保障。?制定出台《关于禁止非法猎捕交易和食用野生动物的决定》。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及时与省人大环资委、省林草局组成联合起草小组,起草《关于禁止非法猎捕交易和食用野生动物的决定(草案)》,经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施行,为确保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提供法治保障。?制定出台《青海省畜禽屠宰管理条例》。在制定畜禽屠宰管理条例时,为保证条例立得住、行得通、务实管用,统筹考虑我省区域面积广、民族习惯差异大等特点,适当放宽边远牧区小型屠宰点设置条件,允许城镇、农村牧区个人自宰自食家畜家禽,并从保障食品安全的要求出发,完善了畜禽产品召回、运输车辆管理及产品注水等方面的内容和相关法律责任,增强了条例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以特色精细立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制定出台《青海省高原美丽城镇建设促进条例》。为深入推进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坚持急需先立,先行先试。省人大常委会在审议高原美丽城镇建设促进条例草案时,注重结合地方特色、地域特征、民族特点,增加体现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方面的内容,使条例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审查批准了《海东市移风易俗促进条例》。条例对操办红白喜事作出了比较符合地方实际和满足群众意愿的规定。该条例是全国首部推进移风易俗的地方性法规,探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地方立法,以法治手段推动基层群众摈弃陈规陋习,树立新观念、新风尚,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haishengzx.com/qhsxw/13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