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发布·或诗或文

用作者的诗意·填补生活的空白

善书法,喜根雕,好奇石,爱生活

——记冰沟陈氏14世陈永福夫妇

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

文/陈芝振

陈永福,冰沟陈氏14世,文选祖后裔,其父讳耀宗,小学文化,一生务农。永福年10月10日生于乐都县马厂乡那家庄村李家地湾社。性格温和,为人直爽。娶妻李兰英,芦花乡冯洼村李氏讳进培长女。永福夫妇孝敬长辈,团结兄弟,和睦家庭,教子有方。

永福在民间艺术、奇石、绘画等方面有一定的造诣,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现为格尔木市奇石协会会长,年被评为“青海省工艺美术大师”。其主要成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永福从小明事理,敬父母,知寒苦。其父母虽育有三子两女(永福为第二子),但始终与永福夫妇生活在一起,直到老去。在日常生活中夫妇俩为父母端茶递水,洗衣做饭。想方设法让父母乃至伯叔等长辈晚年生活幸福。尤其其妻在孝敬长辈方面做到极至。农村人因劳累,到六十岁,已体弱多病,牙齿脱落。她的公婆早早就没了牙齿,吃饭困难。她就将蔬菜菜切得碎碎的,打上鸡蛋,或者和上肉泥,加上适当的调料,做成羹汤,煮得稀烂,端给没了牙齿公婆,婆母六十八岁故去,没牙的公公就靠喝儿媳做的羹汤安度晚年,享受人间天伦,又过了十一年,以八十一高龄回寿。在夏天夫妇俩选择天晴风和日暖之时,陪同父亲(公公)驾车去景点散步,搀着扶着呵护着,十几年如一日。不仅如此,在对待岳父岳母方面,永福亦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夫妇俩每月至少一次带着丰富的食品去看望,夫妇俩帮老人梳洗,做可口饭食,有个头痛脑热,医院检查治疗,一刻也不懈怠。表现出做儿女的极大关怀。在对待伯父伯母、叔婶方面也一样孝敬。他们的行为,在邻里间成为表率,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二、团结家族,互帮互助。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家乡李家地湾靠天吃饭,天旱歉收,收入微薄,生活艰辛。迫于生计夫妇俩带着家人远赴千里之外海西州格尔木市“闯江湖”。没过几年,生活稳定后他们帮助十几户堂兄弟姐妹,陆续拖家带口搬迁至格尔木生活。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如今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至今,家族仍然保持着相互团结,尊老爱幼的良好家风,不时召开家庭会议,共同商量家族事宜。

在冰沟陈氏家谱撰写初期,和大家一样捐款一百元,后来联络员做了宣传,夫妇俩了解到这是宗族大事时,就毫不犹豫地捐款一万元,用于家谱印刷开支,在其影响下,堂弟陈永裕也捐款一万元,在家族中传为美谈。永福雕刻的白刺根雕《虎》,二十年前估价三万元,他联系祠堂负责人,拟捐献,做为祠堂装饰。他对家族事宜的重视可见一斑。

三、珍爱艺术,陶冶情操。

永福爱书画,喜奇石,善根雕。自幼年对绘画颇有兴趣,喜欢观赏画作,研究书法,其在少年时期的绘画已形象逼真。在老家民间,给人家画寿材,油漆出嫁姑娘的陪嫁箱子,在艰苦的年代能够糊口。改革开放后,艺术才能得到空前展示。到中年时期,尤其到格尔木之后在绘画、书法方面技艺大进,渐有成就。其中以山水画、人物画、草书等最为擅长。近二十年来着迷高原奇石,年联合当地艺术界人士,四处奔波,投入资本成立了格尔木市奇石协会,并出任会长,定期召开会议,进行艺术活动。目前仍然经常受到邀请,为老人刻画寿材,为客厅书写中堂、绘制背景墙等。在当地有一定的名气。以一个艺术家的修养对待生活。(注:陈逢源提供材料)

陈芝振,初名陈芝正,字温馨,号三老赵碑释主,青海海东乐都人,生于年4月。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青海作家协会会员,青海楹联学会创始会员、首届副会长,系《现代作家文学》签约作家。散文、诗词、楹联作品在相关文学报刊和微刊发表。年10月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介绍释义东汉古碑的《三老赵掾之碑释》一书。

原创严肃审慎真诚包容唯有批评不可辜负

《作家文学》杂志社青海创作基地团队

《现代作家文学》微刊编辑团队

微刊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haishengzx.com/qhsjji/13620.html